酱酒体验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现代年轻人的餐饮消费,你看得懂吗?

来源:食品新闻 2025-07-02 16:06:41

  这届年轻人正在重塑餐饮行业的规则。

  他们刚刚为演唱会一掷千金,转身就会为奶茶店的满减优惠精打细算;他们是追求十五分钟极速出餐的效率主义者,也同样愿意为深夜食堂排队两小时;他们不排斥西式洋快餐,但更推崇有特点的国民品牌;他们既可以熬夜又可以朋克养生,总之主打一个为情绪价值买单。

  年轻人这种为情绪买单的消费观,正蔓延至餐饮行业的每个品类。而如今就有这么一家早餐品牌,正在为适应新规则做着关键性的跨越。

  “如今推门进去,差点认不出这是同一家店 ”,经常在好适口买早餐的小李这样感慨。那天,他原本打算吃口晚饭,结果在经过好适口门店时,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住了——

  店里坐满了年轻人,他们熟练地点着砂锅菜和包子的混搭套餐,白领们人手一份砂锅什锦,学生们就着酸汤安格斯肥牛锅写作业。他这才知道,好适口早已从早上6:30营业到晚上9:30,完成了从早餐铺子到全时段餐厅的蜕变。

  自诩好适口老顾客的小李,通过和这些城市年轻人的交流,发现他们的餐饮消费诉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个人吃饭时最看重方便快捷和性价比,既要吃得快又要吃得好。而好适口这种"老味道+新场景"的创新组合,正合他们的心意,成为了他们心里妥妥的“包子新一代”。

  不只是产品,还有环境。原先藏在后厨的蒸包子现场变成了明厨亮灶,与此同时,用餐环境也变得更有社交属性,只为了让年轻人吃好还要拍好。

  但也有很多东西没有变,比如对品质的把控,对顾客的关心以及三十年如一日的初心。正如小李所说:“咬开包子的那口烫嘴劲儿,还跟当年一个样!”。

  1992年的寒冬,山东姑娘刘素美怀揣着借来的100元钱,踏上了北上列车。

  这个扎着麻花辫的农村姑娘,在清河早市支起简易面摊,每天凌晨三点就开始和面,用从老家带来的老面酵头与北京当地的高筋粉混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鲁京风味”包子皮。

  与此同时,她四处奔波,拜师学习名厨配方,在不断对包子的原材料和制作流程改进后,1998年好适口就此诞生。

  如今,好适口在北京北部地区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包子品牌。门店数量超过百家,品牌拳头产品“小小鲜肉包”更是创下日均销售14万只的纪录,销量20年保持好适口全品类第一。

  然而,好适口并未就此停下脚步,正如他们的新愿景——“成为城市新家庭喜欢的包子新一代”。

  这是基于对当时城市青年消费哲学的精准把控:要性价比但不将就,要效率但不牺牲品质,要便捷但不忘健康。

  正是为了满足这些城市新青年的消费诉求,好适口才不断对门店升级迭代,从主食厨房到精致早餐再到全天候的小吃小喝,让这些年轻人做到既可以满足自己又可以满足家人,既可以省钱又可以满足健康。

  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包子新一代。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