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体验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速冻=冷冻?速冻食品=防腐剂?那你错得有点离谱

来源:搜狐 2019-04-28 17:53:25

  速冻等于冷冻?是的,小编曾经也这么以为。身为“北漂”的小编,还有过多次父母来京、走之前包300多个饺子冻到冰箱里的经历。

  小编也一直以为,没有添加防腐剂,一定比外面买的更营养更健康更安全……当然更有爱!

  直到听了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办的2019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才知道父母包的饺子的确更有爱,但速冻食品也不差什么。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专家指出,速冻食品其实也很安全。首先,速冻食品不添加防腐剂。原来,在冷冻条件下微生物不能繁殖,所以无需添加防腐剂,冷冻食品也能保存很长时间;另外,速冻食品不用防腐剂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速冻食品在食用过程中存在一个复热的过程,例如煮饺子需要在100度的水中煮上三四分钟,高温足以杀死细菌。其次,速冻食品很营养,速冻食品是经过急速冻结处理的加工食品,速冻食物对于细胞的破坏比较小,相当于把食物“固定”在了冻之前的状态,营养流失很少。另外,在零下18℃恒温条件下储存,可以使食品的营养价值保持在理想状态。而且,速冻食品不添加色素。因为冷冻食品一般选用当季的新鲜食材进行加工,经烫漂加热后马上急速冷冻,并保存在零下18℃条件下,这样处理能够“锁”住食材本身原有的鲜艳色泽,所以没必要使用着色剂。专家强调,除了真正的“新鲜食品”,“速冻食品”更能保存食物的营养并保证它的安全性、新鲜度。

  原来如此。那么,自家制作的速冻食品和购买的速冻食品,是不是一样呢?

  这就又需要专业人士来解答了。据介绍,速冻食物是通过急速低温(-18℃以下)加工出来的速冻食品。食物在超低温环境下被快速冻结,组织及细胞结构不会变化,微生物、酶等的活性被暂时抑制,然后密封、包装,最后放置在零下18度以下的环境下长期保存。

  而家庭自制“速冻食品”,实际是缓冻,工艺不一样,效果也就不一样。因为家里的普通冰箱其实是没有办法做到将食物在短时间内降温至-18℃以下的。而且,如果将一些尚有余温的、热的食物直接放入冰箱中,还会导致冰箱内储存的其他食物变质。也就是说,冰箱内存放的自制半成品食品,从根本上就不属于速冻食品,它无法像超市里买的速冻食品一样长期保存。

  其实,在这个快节奏的“快餐时代”,对于上班族来说,能自己制作食品再冷冻的人其实也不多。而市场上销售的速冻食品也是日渐受到欢迎。在本届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上,速冻食品就出了一把彩儿:三全食品被授予“2019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唯一指定速冻食品”称号,旗下私厨虾皇饺、素水饺、状元水饺、炫彩小汤圆、龙舟粽、刺猬包和奶香小馒头等食品亮相大会现场,而且被吃光了……要知道,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从未选择什么食品作为指定食品,这是头一回。而三全食品总裁陈 希也受邀参加此次大会并做主题发言《中国速冻食品的健康与创新之路》。

  其实从国内市场份额上来看,速冻食品现在也是后来者居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介绍,中国食品工业正在进入深度的以营养和健康安全为导向的转型期。举例来说,1992年速冻食品产值是12个亿,同期的方便食品是48亿。多年之后,方便面达到一个高峰并逐渐趋于平稳,从2012年至今基本在500亿元上下。而2018年,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已经达到736亿元。可以看到,速冻食品成长速度高于方便面。从全食品行业来看,速冻食品的增速在2018年是10%,食品工业的平均增速是5.3%;利润的增长食品工业是10.8%,速冻食品行业是24.9%。

  不过,陈 希介绍,相比国外庞大的人均消费体量及成熟的消费模式而言,我们距离速冻食品消费的“天花板”还很远。就全球范围来看,美国人均每年消费60kg速冻食品,欧洲消费35kg,日本为20kg,目前我国人均消费只有9kg,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只相当于日本70年代水平。不过,中国消费者对于速冻食品的认知在逐步改善,需求也呈现出旺盛的增长态势。同时,伴随物流的发展和冷藏产业链逐步完善,速冻食品也将迎来一个25到30年的“黄金发展期”。

  看来,在没有家人包的爱心饺子的情况下,选择速冻食品也不失为一个健康营养的好选择。所以小编还就速冻食品里是肉类还是蔬菜的营养和安全更能得到保障的问题,请教了现场的专家。

  答案是这样的:速冻食品分为肉类、蔬菜和水果类,营养和安全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速冻食物中肉类经过低温冷冻储藏,可以比较好地保留其营养成分,和新鲜肉相比,速冻肉类除了口感略差以外,在营养上并无太大的损失。而相比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速冻蔬菜和水果在口感上差了些,但营养价值可能更高。这是因为蔬菜水果从采摘到储藏、运输,营养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损失,而速冻蔬菜和水果一采摘下来就被冷冻起来,这样更有利于营养的保留。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