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39周(9月22–28日),挪威大西洋去头去脏(H&G)
鳕鱼价格再次飙升。最新报价显示,1–2.5公斤规格的拖网
冷冻鳕鱼CIF
中国价格仅比1万美元/吨低200–300美元,创下前所未有的高位。这一水平在年初几乎难以想象。
据UCN消息,9月第39周,挪威鳕鱼CIF中国价格评估再次上调200美元/吨。中国多家加工企业表示,“价格几乎是眨眼间就涨”,市场完全没有转弱迹象。挪威Rafisklag拍卖会上,1–2.5公斤规格鳕鱼在第38周的船上价已创纪录高位,直接推动了中国进口价格。
俄罗斯1–2公斤规格鳕鱼价格相对稳定,但区间上下限都做了调整。尽管如此,来自中国的买家坦言:“我们本说不会超过7000美元、不会超过8000美元、不会超过9000美元,但价格一路逼近万元,仍被迫买入。”部分企业寄希望于未来六到八周内的捕捞增加能带来缓解。
产量数据也在发生变化。第38周,所有规格的H&G鳕鱼总量同比增长436%,达到777吨,未来几周仍有更多鱼获可期。根据挪威官方数据,截至第38周,全年配额16.38万吨中剩余3.47万吨,而去年同期剩余配额为4.34万吨。拖网船队今年剩余1.68万吨,相较2024年的2.1万吨也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黑线鳕市场同样趋紧。挪威800克以上规格和俄罗斯500克–1公斤规格的黑线鳕价格在第39周均上涨150美元/吨。供应量偏少,加之美国宣布自2026年1月起禁止进口俄罗斯来源的黑线鳕(即便在中国或第三国加工过),进一步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推动鳕鱼价格高企的另一大背景是地缘政治冲突。今年7月,挪威对俄罗斯大型渔企Norebo和Murman实施制裁,禁止其船只进入挪威专属经济区(EEZ),理由是欧盟早前的“间谍指控”。此举引发俄罗斯强烈反弹。俄渔业署(Rosrybolovstvo)在8月警告,如制裁不解除,将关闭本国EEZ对挪威渔船,并单方面调整巴伦支海的配额分配。
挪威官方强调,挪威–俄罗斯联合渔业委员会(JRNFC)仍在维持对话,已有近50年的合作传统。然而,俄方已单方面将2026年巴伦支海鳕鱼可捕量上调至31.5万吨,高于联合建议,显示双方合作机制正面临严重裂痕。若局势恶化,挪威渔船的捕捞成本将大幅增加,而俄罗斯两大公司则已损失约40%的北方渔场产量。
整体来看,供需双重紧张、制裁与政治博弈、替代鱼种有限,共同将挪威鳕鱼价格推向罕见的万元关口。对于依赖进口的中国加工企业而言,不仅原料成本急升,订单执行风险也在加剧。未来两个月,市场能否迎来缓解,仍有待观察。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