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贵阳市市场
监督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贵阳市
食品药品检验
检测中心主持制定的国家食品
快速检测方法
标准《
蔬菜水果中
氯吡脲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
免疫层析法》(KJ 202507),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氯吡脲的快速检测
技术规范,一举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对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里程碑意义。
认识氯吡脲:果蔬生产的“双刃剑” 氯吡脲,俗称“膨大剂”,化学分子式为C12H10ClN3O,是一种广谱、多用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被使用在猕猴桃、葡萄、黄瓜等多种果蔬的种植中,不仅能有效促进果实膨大,还能显著提升作物产量,帮助提升果蔬的整体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可以说,氯吡脲已成为现代农业中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工具之一。
然而,正如许多农业化学品一样,氯吡脲的合理使用是发挥其价值的关键。若过量施用,不仅可能导致果蔬畸形、口感变差、品质下降,还可能造成残留超标,给食品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监管痛点:氯吡脲残留的检测困境 这一隐患在实际生产中已逐步显现——部分种植者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科学用药规范,超剂量使用氯吡脲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农产品残留超标问题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
以往,氯吡脲的检测多依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大型仪器。这类方法虽然精准,但流程复杂、成本高、周期长,难以适应基层监管中“快速筛查、及早防控”的现实需求,也制约了果蔬生产企业开展日常质量管控的积极性。
面对这一行业难题,市场亟须一套操作简便、效率更高的快速检测方案。此次发布的新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通过优化试纸条灵敏度、特异性等核心指标,成功建立氯吡脲残留快速定性检测体系。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快速灵敏,为基层监管部门和企业提供了高效可控的检测工具。
破局之举:氯吡脲快检国标发布的意义 当前,国内食品快速检测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使得检测结果的可信度较低。《蔬菜水果中氯吡脲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 202507)的出台,明确了该类检测的适用范围、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及性能指标等内容,为行业提供了统一规范。
这一标准的推广应用,将为食品安全治理与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对监管层面而言,能极大提升基层监管人员的现场筛查效率,让快速检测真正 “快起来”“准起来”,实现对残留超标农产品的早发现、早拦截,从源头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对果蔬生产企业而言,清晰的检测标准为企业优化种植管理、规范采后处理流程、强化自检自控提供了明确指引,有助于避免因残留问题影响产品声誉与市场准入;对行业层面而言,标准的统一将引导快检产品生产企业对标研发、规范生产,推动整个快速检测行业向标准化、高效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下一步,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此项标准,组织开展基层人员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一线队伍的快速检测与风险识别能力。同时,也将持续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指导贵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紧密围绕“三品一械”等领域的产业发展与监管需求,大力推进标准研制与技术创新,全面提升技术服务效能,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在产业升级与安全监管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为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贡献更多贵阳智慧和力量。
|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