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体验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 > 农业

山西:600亿农信资金“贷”到哪儿了?

来源:山西日报 2022-01-10 16:16:37

山西省农信社全面启动信贷转型,聚焦主责主业强化金融支持

  全年各项贷款投放600亿元,服务“三农”、支持小微、助力乡村振兴,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1年年初,山西省农信社提出了全年“三农”金融服务目标。

  一年过去,600亿元农信资金落实到位没有?主要投向了哪里?近日,记者就此作了采访。

信贷转型

农信系统坚守主责主业

  “吃武乡小米,先看‘羊粪小米’。”某直播平台里,韩登科手持真空包装的小米“方砖”,用浓重的武乡口音介绍着自己种的特产。

  49岁的韩登科是武乡县故县乡十里坡村人,也是该县龙晖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近年来,老韩承包土地,用羊粪种小米、黑豆等小杂粮,形成绿色生态循环种养链。在此过程中,武乡农商行故县支行多次发放贷款,帮他解决修建厂房、购买农资等资金难题,成为致富路上的“陪跑者”。2019年以来,老韩搭乘“直播快车”,通过互联网将“羊粪小米”销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西安、郑州等20多个城市,带动3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周边500户农民增收。“没有农信社的贷款支持,就没有我这个新农民。”他说。

  像韩登科这样的带头人,越来越多成为农信资金支持的重点。

  省农信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亚说:“农村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农业是我们的创业舞台,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支持‘三农’,是我们的主责主业。”

  2021年,省农信社全面启动信贷转型,主动回归主责主业,配套出台差异化信贷考核办法,引导市县机构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推动信贷业务向主责主业聚焦发力。

  为了提升对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服务能力,省农信社从组织机制、机构队伍、金融服务、考核考评方面做好“四个衔接”,将各级“扶贫金融服务领导组”调整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领导组”,按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整体推进县、先行示范县分类,对108个县级行社实施差异化考核。为适应新的金融需求,省农信社还对全省信贷产品进行梳理整合、创新研发,推出6大系列、14大板块、36款信贷产品,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信贷产品体系。

  全省农信系统聚焦全省农业“特”“优”战略,加大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推动小微贷款“扩面、增量、提质、增效”。截至2021年12月末,各项贷款余额6565.16亿元,较年初增加676.47亿元,增幅11.49%。单户1000万元(含)以下贷款较年初净增276.18亿元,增速达到14.8%,支农支小力度显著加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补齐“短板”。截至2021年12月末,全省农信系统已对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995个,对接重点项目277个,对接率均达到100%。

  支持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夯实农业“底板”。围绕设施农业、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现代农业园区等工程,加大投放力度,巩固“三农”发展基础。截至2021年年末,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余额达67.16亿元。

  支持产业集群建设,助力做大“长板”。省农信社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等产业上下游,加强金融服务。2021年年末,对十大产业集群贷款余额达20.8亿元、雁门关交错带贷款余额11.71亿元。

  “全省农信系统以占全省20%的存款市场份额,投放了全省40%以上的涉农贷款,50%以上的小微企业贷款、民营企业贷款、扶贫小额贷款,60%以上的农户贷款,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金融主力军。”王亚说。

倾斜资源

金融服务不断力度不减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步之年。同步做好金融服务衔接十分关键。

  “倾斜资源配置,确保金融服务不断、力度不减。”王亚说,全省农信社严格落实金融扶贫延续政策。截至2021年12月末,全省农信社累计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8.83亿元,余额达31.43亿元,支持6.75万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生产经营。

  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信社积极对接绿色产业项目,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信贷资源配置等方面予以倾斜,确保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系统各项贷款增速。2021年12月末,46家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达1400.86亿元,较年初增加132.97亿元。

  为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省农信社同省内多部门协同联动,破解融资难题。

  ——与省农业农村厅合作,共同搭建“三资”监管平台,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与省农担公司合作,深化农担业务合作,2021年新增农担贷业务222笔2.72亿元。

  ——与省扶贫开发公司合作,采取委托贷款+自营贷款方式,重点支持与脱贫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产,有效带动脱贫人口增收致富。截至2021年12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扶贫周转金贷款余额17.72亿元,惠及92户企业。

  ——与省供销社合作,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

  ——支持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2021年12月末,区域内农户及龙头企业等贷款余额达21.4亿元。

  ——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截至2021年12月末,全省农信社申请使用支农支小再贷款387.27亿元,拓宽了可贷资金来源,有力支持了乡村振兴。

整村授信

资金活水流得更顺畅

  “整村授信以后,家里就像多了一笔备用金,随用随取、随借随还,非常方便!”永和县坡头乡白家崖村村民药永珍说。2021年,永和农商银行开展整村授信,白家崖村107户村民获得总额788万元的授信。药永珍获得8万元额度授信后,很快就使用了其中6万元。说起贷款的体验,她十分满意:“不用到网点,也不用抵押担保,手机上点几下子钱就到账了。”

  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元,金融需求有着“多”“小”“散”的特点。怎样打通信贷资金流往农户的“毛细血管”,推动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2021年,省农信社大力推广金融服务“三农”新模式——整村授信,把过去的零售业务“批发”做。一方面,逐村组织开展农户信用评价,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疏通授信“梗阻”;一方面实行“白名单”客户邀请制,与农户集中批量签约,发放信用贷款,推动农村空白金融市场全覆盖。

  截至2021年12月末,全省农信系统共对16477个乡镇、行政村、社区、市场授信,创建5946个信用主体,行政村授信覆盖面达84.75%,授信1107.72亿元,用信497.17亿元。

  王亚说:“整村授信,核心是用信用来评定授信额度,把村民的信用变资产,解决农户缺乏有效抵押物的融资难题,提升‘三农’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

  在整村授信中,农信系统探索出“背靠背”的信用评议方式。即选取为人正派、有公信力、熟知村情的村民,如村干部、网格员等,以“互不知情、互不干预、交叉验证”的原则进行信用评议,对村里的农户提出预授信额度。例如,晋城农信社在各村共成立1554个“背靠背”评议小组,对农户开展至少三轮评议,选出“白名单”客户进行批量授信。运城农信系统实行“三筛”模式,通过“一筛”排除不良征信客户,“二筛”找出存量贷款客户,“三筛”选出在农信系统还未授信的白名单客户,然后开展信用评议、批量授信。永和农商行还将整村授信与县里的“道德银行”建设结合起来,构建了“村组定性信用+农商银行定量信用+人行征信信用+道德银行”的评级授信模型,引导群众“储蓄”正能量、“贷出”新风尚。

  通过信用评议、整村授信,“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誉不可贷”,成为农村群众认同的金融理念。在整村授信的同时,全省农信系统创新金融服务、丰富信贷产品,让越来越多农户“信用”变资金。

  永和农商行负责人介绍,整村授信以来,农户用信率高达93.53%,该行在当地贷款市场份额占到80.01%。在大宁县,大宁农商行以整村授信为抓手,推出涵盖果农贷、园艺贷、造林贷、林益贷、互助贷。太德乡龙吉村村民雷对生在乡里推广矮化密植苹果期间,正赶上果农贷推出,获得授信5万元。资金到账后,他激动地说:“有了这笔贷款,咱搞生产更有底气了!”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