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体验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 > 酒业

关键时刻,最大酱酒产区开了一次关键大会

来源:仁怀市酒业协会 2020-04-02 10:44:13

文 | 云酒团队

年初以来的疫情,对包括酱酒在内的白酒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也促使各大产区寻求应对思路,主动出击。而备受关注的仁怀产区如何谋划2020,其意义不言而喻。

4月1日,遵义市(仁怀市)酒业协会2020年会长扩大会议在金酱酒庄举行,仁怀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程雯,仁怀市副市长陈晋朝及遵义市(仁怀市)酒业协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吕玉华,副秘书长杨必刚、周山荣及协会专家组成员出席会议,来自各酒企的上百位代表参与本次会议并发言,并吸引了业内外诸多媒体到场报道。

作为全国最大酱香型白酒产区的发展,放眼后疫情期,仁怀酱香酒的产与销似乎任务更重,特别是当四川省境内的茅溪镇已经进入实质建设阶段,业态竞争进一步加剧,对于仁怀产区的众多企业而言,守住底线、抓稳品质在此刻显得尤为重要,也尤为关键。

保持基本面不变,2020仁怀酱香酒新征程

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是仁怀酱香酒产区发展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围绕企业发展,企业代表广开言路,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本次会长扩大会议,更是一场解决问题的务实会议,其对产区内企业2020年年度工作的稳步推进,起到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从会议现场获悉,2020年,协会工作仍将以此为总体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酒业协会桥梁纽带和行业引领作用,积极引导企业抓住机遇、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开拓市场、顺应时代,务求做强产区、做优品质、做大品牌,全面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代表协会所做的工作发言中,杨必刚从六个层面点明了2020年两级协会的工作要点:

一是强行业基础,促转型升级,着力培育白酒企业梯度集群;

二是持之以恒加大产区宣传力度,努力提高产区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强化“赢在品质”发展战略,力求在做优品质上取得较大提升;

四是大力推进白酒市场营销创新;

五是大力强化白酒专家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优势和作用;

六是进一步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夯实行业地位。

六条线并举,品质、品牌、营销等多方面共进,2002年仁怀市酒业协会成立,2016年遵义—仁怀两级协会合署办公,多年来,致力于产区内企业优质发展,促进仁怀酱香酒全国化布局,遵义市仁怀市酒业协会的所作所为得到了行业内一致认可,也提高和加速了仁怀酱香酒的整体发展进程。

数据显示,2020年,仁怀市地方酒类企业实现产量23.6万千升,非茅台系企业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上缴税收28.78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4.75亿元。

有行业观点认为,放眼遵义市仁怀市酒业协会长期以来的工作路径,本次会长扩大会议可以说是对既定发展目标的巩固和坚持。协会发展内外涵的双重建设,也推动了两级协会的高水平、高效化建设,一场会议、六方面的指导和引领,也为产区内众多企业在疫情期和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和推进,指明了方向。

保持酱酒发展领先姿态,守住底线=谋求高度?

会上,专家组组长曹大明通报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检查指导情况,周山荣代表协会对仁怀市职工技能大赛初赛(上甑白酒、白酒品评),以及遵义市第五届职工技能大赛决赛的举办事宜,做系统陈述和介绍。

“不管结果如何,以比赛的形式提升各企业的生产技能当是重中之重。”正如吕玉华所言,以战养战,提升企业及产区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协会举办技能资质大赛的关键所在。

▲遵义市(仁怀市)酒业协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吕玉华

有业内人士分析,作为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无论产业基础,还是产业发展的成熟度,在酱酒市场持续升温、酱酒生产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扩容的今天,仁怀酱酒产业依然保持领先姿态。而行业竞争的加剧,特别是邻省四川在赤水河一带不断增加投入,居安思危,已贯穿仁怀产区所有企业的发展思考当中。

“四川着手茅溪镇打造,我们也要相应接招,做好自身建设的同时,茅溪镇一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守住底线很重要。”正如仁怀市白酒协会副会长、茅台镇商会会长、远明酒业集团董事长任远明所言,守住底线已成为仁怀酱酒企业壮大自身,决胜外部竞争的重要一步。“坚守酱香酒的工艺标准,做好文化建设,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吕玉华说。

讲好工艺,发扬传统,做足仁怀酱香酒的全面推广,打造和丰富品牌的强度及维度,近年来,在遵义市仁怀市酒业协会的倡导下,通过重阳祭水大典、遵义十大名酒神州行等活动的举行,仁怀酱香酒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品牌发力全国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深耕。

而守住底线,保持高质量推进的基本步调不变,既保证了仁怀酱香酒的稳步发展,某种程度上说,也奠定起了仁怀产区的品牌高度,是对行动力的保障,也是产区企业赢战高位竞争的前提。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